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新疆中考 - 新疆区中考 - 正文

2015年兵团中职校德育课程测试大纲

来源:兵团教育局 2015-5-5 19:40:35

2015年兵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测试大纲

 

本测试大纲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文,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参考教材,同时结合兵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 旨在测试上述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课程总体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

1.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

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3.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

1.了解文明礼仪、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的规范要求;

2.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5.指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三)经济政治与社会

1.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基本观点;

2.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知识的基本情况;

3.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

4.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5.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哲学与人生

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人生发展的基础知识;

2.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注重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五)心理健康

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

3.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

4.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5.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

6.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二、测试内容及要求(1.1.1是指第1课、第1框、第1个知识点)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课名

序号

知识点

认知

情感态

度观念

运用

了解

理解

体验

养成

分析

践行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1.1.1

职业的概念

 

 

 

 

 

1.1.2

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1.3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1.2.1

职业理想的概念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和机遇

2.1.2

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

 

 

 

 

2.1.3

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生涯发展

 

 

 

 

 

2.1.4

兴趣与职业兴趣的概念

 

 

 

 

2.1.5

性格的概念

 

 

 

 

 

2.1.6

职业能力及其提高

 

 

 

 

2.1.7

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及其改善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3.1.1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3.1.2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的发展条件

 

 

 

 

 

3.1.3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3.2.1

阶段目标的的特点及设计思路

 

 

 

 

3.3.2

措施的要素以及制定要领

 

 

 

 

 

4.1.2

就业形势与择业

 

 

 

 

4.2.1

做好“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4.3.1

创业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与评价

5.1.1

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

 

 

 

 

 

5.1.2

定期检查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时效

 

 

 

 

 

5.2.2

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名

序号

知识点

认知

情感态

度观念

运用

了解

理解

体验

养成

分析

践行

一、塑造良好形象

1.1.1

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意义

 

 

 

 

1.2.1

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意义

 

 

 

 

1.2.2

提高礼仪素养,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二、展示职业风采

2.1.1

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意义

 

 

 

 

 

2.2.1

职业礼仪的作用

 

 

 

 

 

2.2.2

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三、感受道德之美

3.1.1

道德的含义、特点

 

 

 

 

 

3.1.2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3.1.3

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3.2.1

道德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四、恪守职业道德

4.1.1

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

 

 

 

 

 

4.1.2

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4.2.1

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4.3.1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五、提升道德境界

5.1.1

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

 

 

 

 

 

5.1.2

慎独和内省

 

 

 

 

 

5.2.1

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六、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6.1.1

增强规则意识

 

 

 

 

6.1.2

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

 

 

 

 

 

6.1.3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6.2.1

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七、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7.1.1

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

 

 

 

 

 

7.1.2

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7.2.2

理解我国宪法的保障人权原则

 

 

 

 

 

7.2.3

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八、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8.1.1

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8.2.2

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

 

 

 

 

 

8.2.3

增强证据意识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九、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9.1.1

了解违法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9.1.2

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

 

 

 

 

 

9.1.3

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9.2.1

认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9.2.2

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

 

 

 

 

 

9.2.3

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十、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0.1.1

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

 

 

 

 

 

10.2.1

自觉预防犯罪

 

 

 

 

 

10.2.2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的犯罪作斗争

 

 

 

 

十一、 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11.1.2

了解民事关系的概念

 

 

 

 

 

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

 

 

 

 

 

11.1.3

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

 

 

 

 

 

11.2.1

了解人身权的类型

 

 

 

 

 

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维护自己的人身权

 

 

 

 

11.4.1

了解合同的概念、订立程序和形式

 

 

 

 

 

11.4.2

了解合同的一般条款

 

 

 

 

 

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

 

 

 

 

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11.4.3

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

 

 

 

 

 

11.5.1

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法定条件和程序

 

 

 

 

 

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

 

 

 

 

11.5.2

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

 

 

 

 

 

增强承担对家庭、对家人责任的意识

 

 

 

 

十二课、依法进行生产经营

12.1.1

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

 

 

 

 

12.1.2

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12.1.3

了解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

 

 

 

 

 

12.1.4

了解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12.2.1

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和程序

 

 

 

 

 

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

 

 

 

 

12.2.2

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

 

 

 

 

 

12.2.3

理解企业须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12.3.1

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其原因

 

 

 

 

 

12.3.2

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

 

 

 

 

 

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2.3.3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经济政治与社会》

 

课名

序号

知识点

认知

情感态

度观念

运用

了解

理解

体验

养成

分析

践行

一、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1.1.1

商品的基本属性

 

 

 

 

 

1.1.2

货币的基本职能

 

 

 

1.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1.2.2

价值规律的作用

 

 

 

 

1.3.1

常见的消费心理

 

 

 

 

1.3.2

科学的消费观

 

 

 

二、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2.1.1

企业的含义和类型

 

 

 

 

 

2.1.2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2.1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2.2.2

成为高素质劳动者

 

 

 

三、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3.1.1

我国的分配制度

 

 

 

 

 

3.1.2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3.2.1

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3.2.2

正确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3.3

投资理财

 

 

 

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1.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4.1.2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2.2

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1.1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5.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5.2.1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5.2.2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6.1.1

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

 

 

 

 

 

6.1.2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

 

 

 

 

 

6.2.1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2.3.3

增强风险意识

 

 

 

 

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7.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7.1.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7.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

 

 

 

 

 

7.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3.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7.3.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7.4.1

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八、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8.1.1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8.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2.2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九、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9.1.1

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9.1.2

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9.2.1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9.2.2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十、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10.1.1

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10.1.2

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10.2.1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0.2.2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十一、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11.1.1

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

 

 

 

 

11.1.2

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1.2.1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1.2.2

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

 

 

 

 

 

十二、关注改善民生

12.1.1

教育是兴邦之本

 

 

 

 

 

12.1.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12.2.1

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

 

 

 

 

 

12.2.2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十三、建设和谐文化

13.1.1

文化的多样性

 

 

 

 

 

13.1.2

建设和谐文化

 

 

 

 

1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3.2.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十四、构建和谐社会

14.1.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14.2.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4.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14.2.2

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哲学与人生

 

课名

序号

知识点

认知

情感态

度观念

运用

了解

理解

体验

养成

分析

践行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1.1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1.1.2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二、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2.1.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2.1.2

人生贵在行动

 

 

 

 

2.2.1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2.2

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三、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3.1.1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

 

 

 

 

 

3.1.2

发挥自觉能动性,创造自己的人生

 

 

 

 

3.2.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四、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4.1.1

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

 

 

 

 

4.1.2

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4.1.3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4.2.1

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2.2

学会交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五、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5.1.1

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

 

 

 

 

5.1.2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5.2.1

发展是前进与曲折性的统一,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5.2.2

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六、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6.1.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6.1.2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促进人生发展

 

 

 

 

6.2.1

事物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6.2.2

在人生发展中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内因)与外部条件(外因)的关系,立足于自身的主观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心智不断走向成熟

 

 

七、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7.1.1

辩证唯物论和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实践出真知

 

 

 

7.2.1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7.2.2

做到知行统一

 

 

 

 

八、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8.1.1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8.1.2

透过现象看本质

 

 

 

 

8.2.1

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8.2.2

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九、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9.1.1

科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

 

 

 

 

9.2.1

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在人生发展中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十、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10.1.1

人的本质

 

 

 

 

10.1.2

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10.2.1

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10.2.2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十一、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11.1.1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11.1.2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11.2.1

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十二、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12.1.1

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

 

 

 

 

 

12.2.1

个性自由的含义,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五)心理健康

 

课名

序号

知识点

认知

情感态

度观念

运用

了解

理解

体验

养成

分析

践行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1.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1.1.2

自己心理健康状况

 

 

 

 

1.2.1

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

 

 

 

 

 

1.2.2

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1.3.1

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

 

 

 

 

1.3.2

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二、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2.1.1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我发展目标

 

 

 

2.1.2

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2.2.1

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

 

 

 

 

 

2.2.2

挫折和困难的积极作用,增强抗挫能力

 

 

 

2.3.1

成长中性心理的发展特点,掌握青春期性心理科学知识

 

 

 

 

 

2.3.2

调节性冲动的方法,形成健康向上性心理和行为习惯

 

 

 

2.4.1

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学习适度表达情绪

 

 

2.4.2

常见情绪问题,懂得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2.4.3

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

 

 

 

 

三、和谐关系,快乐生活

3.1.1

同伴交往困惑的原因,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

 

 

 

 

3.1.2

区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方法和度。

 

 

 

3.2.1

师生关系中的冲突和表现,知道良好师生关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3.2.2

学习主动与老师交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3.3.1

辨别校园暴力和不良诱惑,知道其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

 

 

 

 

 

3.3.2

掌握应对校园暴力、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3.4.1

学会积极主动和父母长辈沟通,知道亲情对于成长的积极意义

 

 

 

 

3.4.2

体会感恩的态度和行为带来的变化,培养感恩的习惯

 

 

 

 

四、学会有效学习

4.1.1

常见的学习障碍和表现

 

 

 

 

4.1.2

科学的学习方法

 

 

 

 

4.2.1

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4.2.2

科学的学习方法

 

 

4.3.1

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的原因

 

 

 

 

4.3.2

应对学习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4.4.1

新时期学习内涵的变化

 

 

 

 

 

4.4.2

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作用

 

 

 

 

五、提升职业心理素质

5.1.1

心理素质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关系,掌握正确的职业选择方法

 

 

 

 

 

5.1.2

职业心理素质,形成自己的职业目标

 

 

 

 

5.2.1

职业角色的涵义,掌握调整职业角色冲突的方法

 

 

 

 

5.2.2

职业角色规范和行为方式,履行自己的职业角色

 

 

5.3.1

职业压力与压力的来源,掌握调适职业压力的方法

 

 

 

5.3.2

分析影响职业压力的因素,提高职业角色的实践

 

 

 

 

5.4.1

职业倦怠的内涵,掌握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

 

 

 

 

5.4.2

职业倦怠的危害

 

 

 

 

5.5.1

职业适应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应对求职就业中心理冲突的方法

 

 

 

 

 

5.5.2

做好求职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5.6.1

知道创业成功或者失败的心理原因,明确创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5.6.2

正确认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培养创新思维

 

 

 

 

 

 

三、测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测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题型为单选题(28%)、判断题(20%)、简答题(必修4册书每本一题,共4小题,分值占32%,)、情境分析题(两小题,分别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职业道德与法律》,分值占20%)四种。

(二)测试学科及所占分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25分,《职业道德与法律》25分,《哲学与人生》25分,《经济政治与社会》15分,《心理健康》10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